【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6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植物園文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1 18:45: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植物園文化

 

在圓山文化的晚期,台北盆地出現一個新的文化――植物園文化,舊稱方格印紋陶文化。

 

這個文化最早被發現的是植物園遺址。

 

遺址位於今日台北市南海路及建國中學附近,其他重要遺址有樹林狗蹄山、潭底、淡水鎮(註1)油車口遺址等,分佈範圍偏於台北盆地南部大嵙崁流域及桃園沿海。

 

植物園文化一般特徵,陶器主要為褐色、淺灰色帶灰黃的方格印紋陶及素面陶。

 

主要器形為不帶把手的罐和缽。

 

罐一般口緣較大,口唇微侈,但有些接近直口。

 

器表施以方格印紋,其他裝飾少見;

 

陶器為手製,質粗內含細砂,火侯較低,一般為燒透,鬆軟易碎。

 

在植物園遺址發現顏色較近褐色,硬度稍大;

 

在樹林狗蹄山遺址者顏色較淺,並帶灰黃色調,質地鬆軟。

 

就陶器所供給的線索,應先出現夾砂陶,而後逐漸發展為泥質陶為主的陶器。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帶印紋的陶器比例隨之增加,以此判斷植物園遺址的遺存可能早於狗蹄山遺址。

 

石器和圓山文化相似,可能有傳承或相互影響的關係。

 

其類型繁多,主要有匙形大鋤(巴圖形石器),匙形石斧、磨製大型石斧、打製大型石斧、有段石錛、石錛、石鑿、石鏃、槍頭及裝飾品等,但卻沒有圓山文化常見的有肩石斧、而有段石錛則有較厚的趨向。

 

植物園文化還有一種特殊的石器―石子器,推測是啄製石器的工具。

 

在植物園遺址經常用中央山脈出產的頁岩及砂岩來製造石器;

 

樹林遺址主要以砂岩為主,但亦常見頁岩製的石錛。

 

可是卻少見圓山文化各遺址常見的安山岩,金關丈夫、國分直一兩位先生認為是圓山文化聚落強大的壓力,使植物園人無法到大屯山麓取得安山岩石材。

 

這個文化在日治末期就已辨認,尤其出土的器類繁多且多為農具,推測其生活方式較依賴農耕,與圓山文化晚期演進的土地公山類型並存一段時間,年代距今2500–1800B.P.。

 

但是圓山文化與植物園文化之間的關係,至今沒有定論。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32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7 12:35 , Processed in 0.09375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