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檳榔宅遺址】 檳榔宅遺址位於南投縣竹山鎮小旗巷,地理區屬於清水溪上游地區,清水溪及其支流分別流經西側和東側,南側開始進入陡峭的山地地形,北偏西方約2公里為桶頭尾遺址。
土質為暗黃褐色沙土,土層中夾雜許多崩積砂岩塊。
遺址的海拔高度約在320–330公尺,其經緯度則在東經120o38’51”,北緯23o37’24”(方格座標為E214050×N2613375m)。
遺址範圍長寬大致為200公尺×150公尺,面積約28000平方公尺。
在2004年本遺址的調查時,在聚落內的茶園階地所切出的斷面上,發現了夾雜零星遺物的文化層堆積,並於茶園採集到少量遺物;
另外,在新建約5年的慈聖宮左側所切出來的斷面附近亦採集到遺物。
從遺物分佈的狀況看來,推測檳榔宅聚落所在的緩坡階地應均為遺址範圍,但遺址內遺物數量不多。
至於遺址的保存狀況,因為遺址現地為聚落、茶園和檳榔園,當遭受一定程度的擾動與破壞。
遺物方面,陶器的部分曾經拾獲少量橙色夾細砂繩紋陶片,和似鄒族陶器的橙色粗砂素面陶片;
而在石器部分,則曾經拾獲少量砂岩打製斧鋤形器、砂岩打製刀形器等等。
另外,在遺址上也曾經拾獲清代中葉青花瓷片及硬陶。
至於文化內涵及年代,由於缺乏相關的研究與發掘,所以現在尚無法確認或歸類。
本遺址的特殊意義在於清水溪流域考古資料相當稀少且均為石質品,但在本遺址卻首次發現陶器,將對理解本區的史前文化將有相當的意義,因此被列為重要性遺址。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5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