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堰口】 堰口(Weirs),乃一種量水設備,即容水器或水槽側壁上之缺口,以備量水或洩水之用。
水流經槽,奪口射出,乃稱堰口。
又在人工渠道中,建造一橫攔水流之障礙物,可用混凝土築之,中間留一較低之缺口,水流其上,亦稱為堰口。
建造堰口之材料:可用木板、鋼板,或其他建築材料。
堰口之形狀,普通常用者為矩形、三角形,或梯形。
水流經堰口溢出,所跨越缺口之下緣,謂之堰頂(Crest),流出之水為水舌(Nappe)堰頂至渠底之高曰堰高(HeightofCrest),堰頂以上之水深謂之堰上水頭(HeadoverCrest),或簡稱水頭。
惟實測水頭時,應在堰之上游約五倍水頭之距離處測之,以免受到水面降落之影響。
堰口各部名稱如圖一所示。
堰流公式因堰之形狀及功用不同,而有很多經驗公式,茲舉矩形堰、三角堰及梯形堰之流量公式如次:一、矩形堰口之流量公式,如不計堰口兩端之收縮及行近流速,佛軟西斯(J.B.Francis)之公式:Q=1.838LH3/2(公制)Q=3.33LH3/2(英制)二、三角堰口之流量公式,如三角堰口之頂角為直角,肯氏(King)之公式:Q=1.343H2.47(公制)Q=2.52H2.47(英制)三、梯形堰口之流量公式,堰口之兩側邊,如為橫一豎四之比,則稱為西坡利替(Cippoletti)堰,其流量公式:Q=1.86LH3/2(公制)Q=3.367LH3/2(英制)上列各式中,L為堰口長度,H為堰上水頭。
矩形堰、三角堰及梯形堰如圖二所示。
(毛壽彭)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