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調幅廣播系統】 一般低頻率信號(如聲音或音樂等)之傳送,因受建築物及環境之阻隔影響,無法將其傳播至各地;
低頻率信號之交通工具則為所謂之載波信號。
載波信號是一具有高功率,且不易受衰減之高頻率信號。
將低頻率信號載在其上而後傳送出去,以達廣播之效果。
將低頻率載於載波信號之方法稱為調變。
由於載入之方式不同,在廣播系統中常用的有調幅、調頻、調相及脈波碼調變等。
目前商用電臺所使用者,以調幅及調頻為主,而脈波碼調變則使用在微波電話系統中。
調幅方式,即載波信號之振幅大小隨低頻率信號之振幅大小而改變,而頻率保持不變(如圖1)。
調幅廣播為使有限頻道能有效地應用,及實際應用上方便起見,可分為:一、雙旁波帶調幅:經過調幅後之信號,在頻譜上包括有載波信號、載波信號頻率加上音訊信號頻率之上旁波帶、載波信號頻率減去音訊信號頻率之下旁波帶(如圖2)。
目前收音機調幅廣播系統即採用此方式。
因此,每一頻道寬度最少需要兩倍之最高音訊頻率。
二、平衡抑制調變:又稱為載波抑制調變,由於在調幅系統中,載波信號之所需功率約為全部信號的一半,太浪費能量,在某些情況下,載波信號並非必要時可將其去除。
此平衡抑制調變即是如此。
因此,其頻譜上只有上旁波帶及下旁波帶信號。
此種調變應用於調頻廣播之立體系統中(如圖3)。
三、單旁波帶調幅:在雙旁波帶系統中,頻道寬須占有兩信號之最高音訊頻率,在有限頻道中,無法容納很多電臺。
如果我們只用在某一特定用途,如警察用無線電對講機,只限於對話而已,聲音品質並不重要。
因此為節省每一頻道寬度,可採用單旁波帶調變,即所發射出去的信號,除載波外,只有上旁波帶或下旁波帶而已,因此,頻道寬只需要一倍之最高音訊頻率即可(如圖4)。
四、殘旁波帶調幅:單旁波帶調變雖有頻道寬較小的特點,但低頻率音訊將音頻寬之因素使其產生失真現象,用在視頻上(如電視)就將會使畫面品質變差。
而雙旁波帶又有頻道寬太寬之缺點。
因此,折衷採用殘旁波帶方式,即信號包括載波信號、全部之上旁波帶及部分之下旁波帶(如圖5)。
目前電視之廣播系統皆採此種方式。
調幅廣播系統(一般指電音)每一頻道寬只有一萬赫,即每一旁波帶僅五千赫而已。
亦就是說廣播中之聲頻信號最高只能有五千赫。
而一般人耳能聽得到之聲頻信號,是在二十赫至二萬赫之間,因此在調幅廣播系統中,我們無法聽到清脆悅耳之高頻信號。
而且由於頻寬太小,一般不考慮立體廣播。
直至西元一九七八年才普遍被提出,當時有五種型式被美國聯邦廣播協會所考慮,直至一九八○年四月九日,美國聯邦廣播協會才決定以其中一種為標準調幅立體廣播系統,此系統名稱為馬格納佛克斯(Magnavox)系統。
其主要特性是簡單,且其左右聲道容易分離,但其頻寬比一般單聲調幅系統寬。
此系統雖經決定,但目前並未在調幅廣播系統中被廣範使用。
目前我們使用之頻道是從五百三十五千赫至一千六百零五千赫。
電視廣播是每六百萬赫為一頻道,從五千四百萬赫開始至二億一千六百萬赫止,共十二頻道為非常高頻道(VHF)。
其中八千八百萬赫至一億零八百萬赫為調頻廣播頻道。
從四億七千萬赫起為超高頻道(UHF)。
(林登彬)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0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