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方位角】 表示地面上兩點相對位置之方法,除了可用長度外,尚可利用角度為之。
常為測量人員所喜用之一種定方位之角度,即是方位角(Azimuth)。
方位角乃一平面角,乃表示兩點相對方向之一種量度。
地球除公轉外,尚有自轉,為了能定出相對方向,人類便規定地球自轉軸之兩端為南北向,與南北連線垂直方向為東西。
吾人公認通過地球南北極及觀測點之連線稱為子午線。
子午線隨觀測點之位置不同而相異。
任一觀測點之子午線在該點水平面上之投影乃是該觀測點之南北方向線。
通過觀測點之一直線與北方順時針方向所夾之角度稱為方位角。
平面測量一般係從北方量度方泣角,但大地測量卻由南方起量。
方位角如無任何說明,皆指由北方起算。
任一線之方位角皆在零度至三百六十度之間。
如圖1所示,令線NS代表通過觀測點O之北南線,N指向正北。
則OA從北方起量之方位角為五十度;
OB從北方起量者為一四O度;
OC從北方起量者為二一五度;
OD從北方起量者為三三O度。
(見圖1)由上述定出一線之方位角,其方向係由起點指向終點。
如圖二所示者,一直線LP之起點為L,終點為P,則其方位角為八十度;
但就直線PL而言,P為起點,L為終點,故其方位角與LP不同;
即LP與PL不在同一方向,一方向是另一方向之反。
故如LP之方位角為八十度時,PL之方位角應為八十度加一八O度,或二六O度。
是以一直線可能有兩種方位角,如LP稱前方位角,PL則稱後方位角:兩者相差一八O度。
當然亦可稱PL為前方位角,LP則為後方位角。
(見圖2)測量師測定一直線方位角之方法,大部分係利用已知方位之三角點,或利用儀器觀測太陽,北極星或用真北儀定出真北方向後,再施測該一直線之方位。
一種定方位角之較方便方法係利用磁針定出北方。
但因磁針所指北方,並非真北,且隨時變化,故不恆定,短時用之,勉可應用。
此種用磁北定出之方位角,稱為磁方位角。
磁方位角亦有磁前方位角、磁後方位角二者。
測量師有意可任意指定一線為南北線,根據此一指定南北線所量度之角度,稱為假定方位角(AssumedAzimuth)。
與方位角相似之另一種角度乃是方向角。
此兩者間之關係,參見方向角條。
(朱紹鎔)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