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建蔽率】 建蔽率(BuildingCoverageorSiteCoverage),係指建築面積與建築基地面積之比率。
所謂建築面積,是「建築物之外牆,或其代替之柱中心線以內之最大水平投影面積,但地下層突出基地地面未達一公尺者得不計入。
陽臺、屋簷、雨遮等突出建築物之外牆,或其代替之柱中心線超過一公尺時,應自其外緣扣除一公尺作為中心線」。
而建築基地面積係指「建築基地之水平投影面積」,亦即土地登記總簿謄本所記載之面積。
都市計畫上各種使用分區的建蔽率,均規定於內政部所發布的建築技術規則或省(市)的都市計畫法施行細則中。
例如現行建築技術規則中,規定建蔽率在住宅區為十分之六,工業區為十分之七,商業區為十分之八等。
限制建蔽率之目的在於誘導建築物配置於基地上合理的位置,以利良好的通風、採光與日照,並配合高度限制以控制建築物之容積,進而控制人口密度,以維護公共安全與居住環境之品質。
依現行建築法令規定:建築基地為角地,或基地前面臨接道路,後面臨接廣場、公園、河川等時,可依規定放寬建蔽率;
而建築物地面層超過五層或高度超過十五公尺者,每增加一層或四公尺,其建蔽率應減少百分之二;
騎樓庇廊所占之面積,得不計入建築面積及基地面積之內。
(蔡添璧)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