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知不足齋叢書】 知不足齋叢書,清鮑廷博輯,子鮑志祖續輯,凡三十集,二百零七種,七百八十一卷。
鮑廷博(西元一七二八~一八一四年),字以文,號淥飲,安徽歙縣人。
家富藏書,尤喜蒐羅散佚,築室儲書,取禮記中「學然後知不足」義,以顏其齋。
廷博深於書旨,每遇人輒訪問古籍,凡某書美惡所在、意旨所在、見於某代某家目錄、經幾家所藏、幾次鈔刊、真偽若何、校誤若何,脫口而出,問難無竭,其精版本目錄有如此者。
清高宗開四庫館,廷博獻書,欽頒古今圖書集成,並賜題「知不足齋奚不足?
渴於書籍是賢乎!」
齋名遂揚溢天下。
蓄書益多,乃出其所儲為以前諸家所未刊,或已刊而脫過甚者,校刊知不足齋叢書。
叢書內,凡先儒論著涉於經史諸子者,取其羽翼經傳,裨益文教見聞,能供學者考鏡之助,方為入集,選書精覈。
每刻一書,必廣借善本互校,當時藏書家,如趙氏小山堂、汪氏振綺堂、吳氏缾花齋等皆供其選擇;
而著名版本學者,如盧文弨、顧廣圻、朱文藻又皆各盡所長,助其校勘,故頗不乏宋元精槧及名家校本,版本最為精良而校讎又復完善。
諸書原來跋語,悉為保留;
又將書之借鈔授受原委與反覆考訂之苦詣,綴之卷末,考訂不苟,搜羅至富。
盧文弨稱其無偽書、俗書間廁(盧序),王鳴盛亦稱其淹雅多通,精於鑒別,珍抄舊刻,手自校對,實事求是,正定可傳(王序)。
廷博於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始,自刊至二十七集而卒,子繼志續刊,迄道光三年(一八二三)成,歷時四十八年,祕冊孤籍,得賴以傳,民國十年上海古書流通處據以石印,五十三年臺北興中書局再據前本影印,五十五年臺北藝文印書館增訂,收入百部叢書集成。
(顧力仁)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