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8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六味地黃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2 09:50: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六味地黃丸

 

簡介:本方來源於《小兒藥證直訣》,是滋陰補腎的名方。

 

功用:滋補肝腎。

 

主治肝腎陰虛,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喉燥痛,腰膝酸軟,自汗盜汗,骨蒸勞熱,造精早洩,消渴引飲,小便頻數,尿血便血,虛火牙痛,齒齦出血,鬚髮早白;婦女月經先期,經來量少;小兒囪開不合,贏瘦骨蒸,行遲。

 

組成藥物:熟地黃240克,山茱萸120克,山藥120克,牡丹皮90克,白茯苓90克,澤瀉90克。

 

用量用法: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次6~9克,每日3次,空腹淡鹽湯送下。

 

小兒每次3克,空腹用白開水送下。

 

亦可減量作水煎服。

 

濃縮丸:每次8粒,每日2次。

 

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 2次。

 

現代研究本方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誘生干擾素,有抗腫瘤和抗細胞突變作用,能減輕和對抗化療藥物的副作用,有延緩衰老、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抗動脈粥樣硬化、改善血流動力學、抗應激反應和抗疲勞作用。

 

此外,本方還具有抗心腎缺血、抗心律失常、增強性功能、保肝、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修復牙周組織損傷及治療甲亢、腎炎、無菌性炎症等多方面的作用。

 

進補應用:本方源自宋代兒科專著《小兒藥證直訣》,原治小兒發育不良,表現為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的“五遲”證。

 

迄今為止,其適應範圍已不再局限于小兒“五遲”,而可廣泛應用於各種病證。

 

它在滋補強身方面的顯著療效而成為補陰的著名方劑。

 

本方重用熟地為君,滋陰補腎,填精益髓;配伍山茱萸養肝澀精,山藥補脾固精,兩藥都可協助熟地以充複腎中陰精,共為臣藥。

 

又配澤瀉瀉腎利濕,並防熟地之滋膩;丹皮清瀉肝火,並制山茱萸之溫澀;茯苓健脾滲濕,以助山藥之補脾,共為住藥。

 

六藥合用,補中有瀉,寓瀉於補,以補為主,腎肝脾三陰並補,為補腎陰為主,構成通補開合之劑,共奏滋腎益精之功。

 

如在本方的基礎上加知母、黃柏,則名知柏地黃丸,功偏滋陰降火,適用于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遺精之證;如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枸杞子、菊花,則名杞菊地黃丸(見下方);如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五味子,則名七味都氣丸,功偏滋腎納氣,適用於腎虛氣喘之證;如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五味子、麥冬,則名麥味地黃丸,功偏滋腎斂肺,適用于肺腎陰虛之咳嗽、氣喘。

 

1.高血壓病用本方加減:熟地黃24克,山茱萸12克,山藥12克,牡丹皮9克,白茯苓9克,澤瀉9克,牛膝9克,肉桂3克。

 

水煎服,每日1劑。

 

2.心律失常用本方加味:熟地黃24克,山茱萸12克,山藥12克,牡丹皮9克,白茯苓9克,澤瀉9克,苦參20克。

 

水煎服,每日1劑。

 

3.糖尿病用本方丸劑,每次6~9克,每日2~3次,同時結合飲食控制。

 

4.慢性腎功能衰竭,本方連用l~2個月,作為輔助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5.消化系統腫瘤,用本方丸劑,每日2次;同時配合維生素C 200毫克,每日3次,連服6個月到1年,對甲胎蛋白轉陰和防止轉癌有較好的作用。

 

長服本丸對防治食道癌亦有一定的作用。

 

應用本方加味:熟地黃30克,山茱萸12克,山藥12克,牡丹皮15克,白茯苓10克,澤瀉10克,川穹20克,莪术20克,雞血藤30克,天冬15克。

 

水煎,每日1劑,長期服用,對胃癌患者有改善症狀、增加食欲、提高生存率的作用。

 

6.化療不良反應,在胃癌化療和惡性淋巴癌化療的同時,加服六味地黃口服液。

 

可減輕化療藥的不良反應,改善造血功能,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7.慢性前列腺炎,用本方:熟地黃24克,山茱萸12克,山藥12克,牡丹皮9克,白茯苓9克,澤瀉9克。

 

水煎服,每日1劑。

 

8.黃褐斑,用本方九劑或配合逍遙九,早晚各服1次,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本方還可用於治療週期性麻痹、小兒水師(睾九鞘膜積液)、更年期綜合征、男性不育症、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失音、視神經或視網膜病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注意事項:本方藥性平穩,適宜長服,但脾虛腹脹,食少便溏者應慎用。

 

引用: http://www.pharmnet.com.cn/tcm/zyjb/fangji/1151/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3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7 16:01 , Processed in 0.28124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