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5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人造DNA問世 可驅動未來電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5-25 17:20:1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科學新知:人造DNA問世 可驅動未來電腦

                                                                       

 

DNA分子模型。(網絡圖片)


 

科學新知:人造DNA問世 可驅動未來電腦

 

【7月9日訊】(記者林秀璟編譯報導)日本科學家成功研發出世界上首批幾乎全為人工結構的DNA分子,預計此項研發將被運用至基因治療與其他高科技發展,如:驅動未來奈米級電腦。

 
根據美國生命科學(LiveScience)網站報導,日本富山大學(University of Toyama)井上將彥(Masahiko Inouye)教授,創造出首批人工DNA,其表現宛如真正的DNA運作,十分穩定。
 
DNA稱「去氧核醣核酸」,呈雙股螺旋結構,雙股支幹是由磷酸組成,中間則由四種鹼基配對排列而成。這四種鹼基分別為:腺嘌呤(Adenine, A)、鳥糞嘌呤(Guanine, G)、胞嘧碇(Cytosine, C)和胸腺嘧碇(Thymine, T)。由於鹼基之間的親和力會自動形成配對:A與T相接、C與G相接。

 

這些不同排序的DNA稱為基因,是遺傳的基本單位,也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

 

它引導生命機能的運作,並作為長期儲存資訊的「藍圖」,可以控制有機體的形成與運行。DNA利用這四種鹼基將細胞功能與發展的蛋白質做編碼。

 

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開發人造DNA,以善用其長期儲存資訊的優勢。

 

目前技術已能利用DNA製作簡單的電子迴路,以及能夠製造含少數人工結構的DNA。

 

人工DNA利用四個人造醣基結構加以轉化,最後合成出來,其表現就如真的DNA般穩定,並能形成右旋的雙股螺旋結構,也能輕易產生第三股螺旋。

 

鹼基之間的連接方式與真的DNA酷似,只不過氫鍵組成模式相反。

 

井上表示:「人工DNA結構具有獨特的化學作用與高穩定特質,它提供了未來生物科技應用空前的可能性。

 

人工DNA的資訊儲存與擴大能力,也可能應用到未來細胞外的遺傳系統。」


這項突破性的研究,將登載於7月23日所發行的《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中。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武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8 11:27 , Processed in 0.10937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