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3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2-14 20:28: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氣溫,味甘,純陽。

 

甘,微溫,性平。

 

無毒。

 

入手少陽經、足太陰經,足少陰、命門之劑。

 

《象》云:治虛勞自汗,補肺氣,入皮毛,瀉肺中火。

 

如脈弦自汗,脾胃虛弱,瘡瘍血脈不行,內托,陰證瘡瘍必用之。

 

去蘆用。

 

《珍》云:益胃氣,去肌熱,諸痛必用之。

 

《心》云:補五臟諸虛不足,而瀉陰火、去虛熱,無汗則發之,有汗則止之。

 

《本草》云: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 ,補虛;小兒百病,婦人子臟風邪氣,逐五臟間惡血,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腹痛泄痢。

 

益氣,利陰氣。

 

有白水 、赤水 、木 ,功用皆同。

 

惟木 莖短而理橫,折之如綿,皮黃褐色,肉中白色,謂之綿黃 。

 

其堅脆而味苦者,乃苜蓿根也。

 

又云,破症癖,腸風血崩,帶下,赤白痢,及產前、後一切病,月候不調,消渴痰嗽。

 

又治頭風熱毒,目赤,骨蒸。

 

生蜀郡山谷、白水、漢中,今河東陝西州郡多有之。

 

 與桂同功,特味稍異,比桂但甘平,不辛熱耳。

 

世人以苜蓿根代之,呼為土黃 ,但味苦,能令人瘦,特味甘者能令人肥也。

 

頗能亂真,用者宜審。

 

治氣虛盜汗並自汗,即皮表之藥;又治膚痛,則表藥可知;又治咯血,柔脾胃,是為中州藥也;又治傷寒、尺脈不至,又補腎臟元氣,為裡藥。

 

是上、中、下、內、外三焦之藥。

 

今《本草》、《圖經》只言河東者,沁州綿上是也,故謂之綿 。

 

味甘如蜜,兼體骨柔軟如綿,世以為如綿,非也。

 

別說云,黃 本出綿上為良,故《圖經》所繪者,憲水者也,與綿上相鄰,蓋以地產為「綿」。

 

若以柔韌為「綿」,則偽者亦柔。

 

但以干脆甘苦為別耳。

 

東垣云:黃 、人參、甘草三味,退熱之聖藥也。

 

《靈樞》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

 

黃既補三焦、實衛氣,與桂同,特益氣異耳。

 

亦在佐使。

 

桂則通血也,能破血而實衛氣,通內而實外者歟。

 

桂以血言,一作色求,則 為實氣也。

 

惡鱉甲。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040&pid=254601&fromuid=52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7 20:47 , Processed in 0.09375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