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柴胡
氣平,味微苦,微寒。
氣味俱輕,陽也,升也,純陽,無毒。
少陽經、厥陰經行
《象》云:除虛勞寒熱,解肌熱,去早晨潮熱,婦人產前後必用之藥。
善除本經頭痛,非他藥能止。
治心下痞,胸膈痛。
去蘆用。
《心》云:少陽經分之藥,引胃氣上升,苦寒以發表熱。
《珍》云:去往來寒熱,膽癉,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氣,五臟間游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痹拘攣。
亦可作浴湯。
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
入足少陽,主東方分也。
在經主氣,在臟主血。
證前行則惡熱,卻退則惡寒,雖氣之微寒,味之薄者,故能行經。
若佐以三棱、廣朮、巴豆之類,故能消堅積,是主血也。
婦人經水適來適斷,傷寒雜病,易老俱用小柴胡湯主之,加以四物之類,並秦艽、牡丹皮輩,同為調經之劑。
《衍義》云:柴胡,《本經》並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凡此誤世甚多。
嘗原病勞,有一種真臟虛損,復受邪熱,因虛而致勞,故曰:勞者,牢也,須當斟酌用之。
如《經驗方》治勞熱,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無不效。
《日華子》云:味甘,補五勞七傷,除煩止驚,益氣力。
《藥性論》亦謂治勞乏羸瘦。
若此等病,苟無實熱,醫者取而用之,不亡何待。
注釋本草,一字亦不可忽,蓋後世所誤無窮也。
苟有明哲之士,自可處制,中下之士,不肯考究,枉致淪沒,可不謹哉,可不戒哉。
如張仲景治寒熱往來如瘧,用柴胡,正合其宜。
《圖經》云:治傷寒有大小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柴胡加芒硝等湯,故後人治傷寒熱,此為最要之藥。
東垣云:能引清氣而行陽道,傷寒外諸藥所加,有熱則加之,無熱則不加。
又能引胃氣上行,升騰而行春令是也,欲其如此,又何加之。
海藏云:能去臟腑內外俱乏,既能引清氣上行而順陽道,又入足少陽,蓋以少陽之氣,初出地之皮為嫩陽,故以少陽當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040&pid=254536&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