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紅參(又名生蒸參)】
加工紅參,要求參根肥壯,漿足,否則,蒸後參體癟瘦。
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全長5~20cm,直徑1~2.5cm。
表面棕紅色,半透明,有的上部不透明,顯暗黃色斑塊。
蘆頭較短,並有數個「蘆碗」。
近上端有環紋,全體有縱皺,下部有2~3條短支根(參須已除去)。
質硬,斷面平坦,角質樣,棕紅色,形成層環色稍淺。
氣味同生曬參。
過去紅參的等級按重量分,每一兩(16兩制)二支、三支、輕五支,五支以下稱「一把抓」。
商品紅參中尚有邊條紅參。
又稱「石柱參」。
因原產遼寧省寬甸縣石柱溝而得名(現產參區多有生產)。
邊條紅參較一般紅參生長時間長,須栽種8~10年採挖。
其特徵有「三長」、「黃馬褂」的特點,即蘆長、身長、腿長,上部多有暗黃色外皮,俗稱「黃馬褂」。
余同一般紅參,品質較紅參為佳。
此外,還有一種朝鮮紅參,又稱高麗參、別直參,係由朝鮮進口。
其植物來源與我國所產的人參為同種。
生長時間和國產邊條參相似,但由於加工方法有異,其性狀特徵與國產紅參迥然有別。
主根呈圓柱形,或模壓成方柱狀,粗壯而順直。
長約6~10cm,直徑1~2cm。
頂生雙蘆,由於蘆碗平齊,中間凹陷,又稱「馬蹄蘆」,單蘆者名「單碗蘆」。
支根短,多彎曲交叉,有的為單支。
表面紅棕色,半透明,上部常帶黃衣,全體有縱皺紋。
余同紅參。
過去按支頭大小分為天字、地字、人字、翁字四種規格,以天字品質為優,又按每支重量分為10支、15支、20支、30支等多種等級。
每盒600克。
本品由於在形態上與國產紅參的差異,在市場上的價格則高於國產紅參數倍。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參種植事業的發展,在栽培和加工上進行了系統的科學研究,現已生產出「新開河參」、「皇封參」和「康龍參」,其品質和形狀均足與朝鮮紅參相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