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珠】
①[zhūㄓㄨ]
[『廣韻』章俱切,平虞,章。]
1.珍珠。
蛤蚌殼內由分泌物結成的有光小圓球。
常作貴重飾物。
『書·禹貢』:“淮夷蠙珠曁魚。”
『國語·楚語下』:“珠,足以御火災,則寶之。”
韋昭注:“珠,水精。”
唐李白『白胡桃』詩:“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精珠。”
淸黃景仁『感舊』詩之三:“珊瑚百尺珠千斛,難換羅敷未嫁身。”
2.玉珠。
『文選·左思〈蜀都賦〉』:“其中則有靑珠黃環。”
劉逵注:“靑珠,出蜀郡平澤。”
唐李賀『夜來樂』詩:“劍崖鞭節靑石珠,白騧吹湍凝霜鬚。”
3.比喩華美的文詞。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茂先搖筆而散珠,太沖動墨而橫錦。”
唐韓愈『酬盧給事曲江荷花行』:“遺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驪目。”
孫汝聽注:“汀(盧汀)詩九十六字。”
4.指有光澤的圓粒。
南朝宋鮑照『芙蓉賦』:“葉折水以爲珠,條集露而成玉。”
唐李賀『龍夜吟』:“寒碪能搗百尺練,粉淚凝珠滴紅綫。”
淸張鑑『冬靑館古宮詞』之二一三:“蕭蕭秋草露珠凝,內苑西風繞夜燈。”
王蒙『深的湖』:“我有眼無珠。”
5.量詞。
多用於液體,猶滴。
郭沫若『屈原』第三幕:“你請來,把你的指頭刺破,滴幾珠血在這茅人頭上。”
郭沫若『創造十年續篇』六:“但名號雖叫‘狀元’,胸里却沒有幾珠墨水。”
6.通“朱”。
紅色。
『後漢書·袁逢傳』:“賜以珠畫。”
李賢注:“『音義』云:‘以朱沙畫之也。’珠與朱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