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大全良方●卷之六●婦人喘滿方論第十四】
夫喘之為病,黃帝問岐伯,岐伯對曰: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
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
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
度水跌撲,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
原疾之由,雖曰皆本於肺與氣,然感外邪,則有太陽證,脈浮無汗而喘者,宜麻黃湯。
陽明病,汗出不惡寒,腹滿而喘有潮熱者,宜承氣湯。
若表邪未解,誤服下利藥不止,脈促,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黃連黃芩湯。
若微喘者,桂枝厚朴杏子湯。
汗出而喘,若無大熱者,宜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若表邪未解,心下停水,發熱而喘或嘔者,小青龍湯去麻黃加杏仁主之。
若陰證喘促者,四肢逆冷,脈息沉細,或寸大尺小,或六脈促疾;
或心下脹滿結硬,或冷汗自出,或大便頻數、上氣喘促,或咽喉不利者,此是本氣極虛,內外挾寒冷所致。
使陰寒內消、陽氣得復則愈,宜返陰丹主之(以上方並見《百問》,不復錄)。
仆且以大概而言之,諸臟相乘而喘者,以杏子散。
如感寒伏熱而喘者,以華蓋散、九寶湯。
若暴寒、向火覆衣被過當,傷熱肺實而喘促者,其狀多有熱證,宜洗心散,冷水調服。
若因氣宇不調,痰盛喘促者,宜四七湯兼官局桔梗湯,薑煎服。
若涎多而喘者,宜千緡湯、橘皮半夏湯。
若不得臥,臥即喘者,此由水氣逆行,上乘於肺,肺得水則浮而升,使氣不得通流,其脈沉大,宜神秘湯。
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大如杯,令人洒淅惡寒,喘咳,發癰疽,宜棗膏丸。
若上氣喘者,神授湯。
若上盛下弱而喘促者,宜蘇子降氣湯吞黑錫丹。
若尊年之人,素來稟賦太濃,不任熱藥者,不可輕投丹劑及諸熱藥,但以秘傳降氣湯、分心氣飲論之,梗概不出於此矣。
若素有香港腳而喘者,當作香港腳治之。
又有骨蒸勞喘,自有專門,不敢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