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軍事●黃河決口之役】 抗日作戰中,徐州會戰後,國軍為避免在豫東平原地區與敵決戰,並達成持久戰之目的;
以焦土抗戰之決心,忍痛將黃河花園口堤防掘開,滔滔之水,循賈魯河流入淮河,造成廣漠數十里寬的大氾濫,日敵第二軍愴惶後退,我軍則乘勢掃蕩氾濫區以西之殘敵,敵我夾黃河氾濫區對峙達六年之久,以迄抗戰勝利。
茲再簡述決口經過如下:民國二十七年六月四日,第五十三軍奉命在防區內將趙口堤防掘開,並限當日午夜放水。
查黃河為季候河,夏季洪水暴漲,可與主堤平漕,自行決口。
但春冬水落,河流距堤面甚大。
時為季春,河水很小,加以河堤構築堅固,雖經第三十九軍派兵協助,始終未能成功。
時敵軍已開始進犯開封省城,蔣委員長乃令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商震親至河堤,督辦決堤工作,參謀處長魏汝霖與新八師師長蔣在珍根據趙口失敗之經驗,在該師防區內花園口,以愚公移山之精神,在河堤上寬約三十公尺之正面,俾可容眾多入手,向下闢掘,換班日夜工作,不求急功。
於六月六日開工,同月九日開始放水,最初水勢雖不大,但數日後,決口經水沖刷擴至百公尺以上,黃河主流漸行南移,自中牟、尉氏、扶溝由豫經皖而蘇,遂告成功。
政府事先事後,均曾發放大量救濟金,除耕地有損失外,人民生命財產,均平安遷移至豫西山地。
(魏汝霖)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