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法】 QuestionnaireMethod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問卷是法文questionnaire的中譯名稱,原意是「一種為了統計或調查用的問題表格」,現今則為廣泛地應用於社會學、心理學及教育學等學科做相關研究時,所採用的一種蒐集資料的方法。
它是一分書面文件,上列關於某一特定主題的一組經過設計,有組織,有系統的問題,交付給一群經過選擇的受測者,從他們的作答中獲得所需要的研究資料。
問卷的類型依據其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以圖畫指示回答的方式,一種以文字指示回答的方式,後者因問題結構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開放型問卷(Open-EndedQuestionnaire)、限制型問卷(ClosedQuestionnaire)及附帶型問卷(ContingencyQuestionnaire)。
圖畫問卷用於知識程度較低的樣本較為適宜,受測者只要依照圖畫的示意便可回答。
開放型問卷又稱自由回答型問卷(Free-AnswerQuestionnaire),這種問卷只提出問題,完全不限制受測者如何回答,當用於調查公眾的意見。
限制型問卷又稱固定選擇式問卷(Fixed-AlternativeQuestionnaire),這種問卷除了列出問題外,還將答案列出,供受測者圈選。
附帶型問卷則是限制型問卷的一種特殊的例子,問卷中將受測者再細分為若干子團體,符合某一條件的受測者依照指示回答問卷上某一類的問題。
通常一分問卷應包括致意函、問題表、基本資料和答題說明四項基本結構。
所謂致意函是致受測者的簡函,當置於問卷的開頭。
問題表是問卷的主體所在,係依研究目的、理論架構及假設所指涉的變項與所選的指標而設計出來的題目。
在致意函與題目之間,須以簡單的語句告訴受測者如何填答問卷,這就是答題說明。
基本資料則是指個人特性資料,用年齡、性別等,或是社會背景資料,如家庭教養方式、參與政黨的狀況等,亦為問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問卷上問題的用字造句,足以影響受測者的作答,所以編製時,用語力求簡單,字句的意義應明白清楚,不要含混不清或曖昧不明,以一句話表現單一事物,並避免主觀及情緒化的字句。
編製完成的問卷可以二種方式進行調查,一篇訪員將問卷交給受測者,請其自行填寫,一為郵寄問卷,給受測者填答。
不論採用何種調查方式,問卷法均具有經濟、樣本數大小不受限制、保障個人隱私、便於利用電子計算機處理分析資料及得以完全控制變項,找出因果關係等優點;
而回收率低、留空不填和問卷回收後發現疑問無法再求證,則為其主要限制。
但大體說來,利弊相比較之下,問卷法仍不失為一種簡便的研究方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