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6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腎氣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2 09:4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腎氣丸

 

簡介:本方來源於《金匱要略》。

 

功用:補腎助陽。

 

主治腎氣不足,腰酸腳軟,肢體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頻數,夜尿增多,陽痿早洩,舌質淡胖,尺脈沉細;以及痰飲喘咳,水腫腳氣,消渴,泄瀉日久等。

 

組成藥物:乾地黃24克,山藥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9克,澤瀉9克,丹皮9克,桂枝3克,炮附子3克。

 

用量用法: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6克),用酒送下,加至20丸,每日3次。

 

現代用法:每服9克,每日2~3次,溫開水或淡鹽湯送下。

 

濃縮九:每服8粒,每日2~3次,溫開水或淡鹽湯送服。

 

或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片劑:每次6片,每日2~3次。

 

膠囊劑:每次5粒,每日2次。

 

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

 

均口服。

 

現代研究本方有降血糖作用,能改善胰島分泌胰島素的作用,降低實驗動物飲水量、尿量及尿糖量。

 

還具有增強免疫功能,防治白內障,降低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能改善內分泌系統功能,腎陽虛患者服用本方後,能改善垂體一腎上腺皮質功能;能增加大鼠前列腺和精囊的重量,呈現性激素樣作用。

 

此外,本方還具有清除自由基、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改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改善腎功能、利尿、延緩衰老、降血壓等作用。

 

進補應用:本方出自“醫聖”張仲景之手,記載在《金匱要略》中,後世為崇尚仲景,又避免與其他名同實異的腎氣九相混淆,所以常稱為金匱腎氣丸。

 

本方原治虛勞、消渴、痰飲等病,之後代有發展,適應範圍不斷擴大,在近2000年的應用過程中,醫家逐漸認識到腎氣丸具有明確的養生延壽、治病延年作用。

 

是中醫常用的進補名方。

 

方中重用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因肝腎同源,互相滋養,故配山茱萸以補肝益腎,又因補益後天(脾)可以充養先天(腎),故取山藥健脾以充腎,共同增強滋補腎陰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再配少量的桂枝、附子溫補腎陽,意在微微生長腎中陽氣,深寓“陰中求陽”的奧義,正如明代大醫家張景嶽所說“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

 

至於方中所配澤瀉、茯苓是為滲濕利水,所配丹皮是為清肝瀉火,與補益藥相配,意在補中寓瀉,以使補而不滯。

 

諸藥合用,共奏溫腎益精之功,是一首補性平和之方。

 

1.慢性肺心病用本方加減:熟附片、澤瀉、肉桂各20克,茯苓50克,熟地、山藥各10克,山茱萸、丹皮各5克,麻黃15克。

 

每日1劑,水煎2次,濾取藥液200~300毫升,分2次空腹內服。

 

病證減輕後改服丸劑,每次9克,日服2次。

 

2.支氣管哮喘用本方丸劑,每日3次,每次10粒,飯後半小時吞服,連服半年以上,療程中哮喘發作時停服。

 

本法在哮喘緩解期應用,對防止哮喘發作有較好的療效。

 

3.高血壓病用本方加減:附片(先煎3小時)、丹參、車前子各30克,肉桂、熟地、山藥、山茱萸、丹皮、澤瀉、茯苓、牛膝、巴戟天、淫羊藿、龍骨、牡蠣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

 

4.慢性腎小球腎炎,用本方丸劑,每日2丸(每丸重9克),分2次服用。

 

5.陽虛頭痛,用本方加鹿角、磁石各15克,枸杞子、菟絲子各10克為主。

 

水煎服,每日1劑。

 

6.陽痿,用本方丸劑,每日5克,早晚2次分服,連服4周。

 

7.精子缺乏症用本方丸劑,每日7.5克,連服1~3個月。

 

8.腎虛腰痛用本方九劑或膠囊劑,每次5克。

 

每日2次,連服2~8周。

 

9.高催乳激素血症性不孕症,用本方丸劑或膠囊劑,每次5克,每日2次,連服3個月以上。

 

有使血中催乳激素值減少的作用。

 

10.復發性口腔潰瘍,用本方丸劑,每次6~9克。

 

每日3次,飯前半小時,連服3日。

 

此外,本方臨床還可用於治療糖尿病、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症、前列腺肥大症、老年性白內障、骨質疏鬆、老年性陰道炎、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病證。

 

【注意事項】如有咽乾、口燥、舌紅、少苦等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症狀者不宜用。

 

引用: http://www.pharmnet.com.cn/tcm/zyjb/fangji/1155/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3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10 15:56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