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德黑蘭】 德黑蘭(TehranorTeheran),伊朗國都,位北境艾布士(Elburz)山南麓,人口四百七十一萬六千(西元一九七九年),為伊朗文化、經濟及政治中心,亦為中東僅次於開羅之第二大都市。
市內中產住宅區多新式公寓,城南有不少破落戶聚居,富裕人家則多住城北之豪華宅第。
公園及影劇院甚多,另有考古及民族學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及德黑蘭大學。
夏季酷熱,居民多隨政府領袖避暑於附近山中。
德黑蘭城址在三千年前已有人居住,十三世紀成為市鎮後繼續成長,一七八八年成為伊朗國都。
一九二○年代後,伊朗以石油致富,市內古舊建築多有更新,一九六○年後發展尤速,人口由一百八十萬驟增至四百七十萬,致發生房荒、污染及交通擁塞等都市問題,一九七○年後政府推動興建住宅及辦公大樓。
一九八○年德黑蘭大動亂,引致伊朗二千五百年君主政體結束,及與美國之對立,加以一九八一年開始對伊拉克戰爭,加重失業、工廠運轉率降低及通貨膨脹等社會經濟問題,石油輸出減少四分之三,財政赤字大幅增加。
市內經擠活動包括銀行、建築及石油加工業,而以瓷器及毛氈著名,另並生產磚瓦、菸草及紡織品等。
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車及出租汽車,並計畫於一九八○年代啟用地下鐵路。
城西有國際機鍚。
(范允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