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人造絲】 凡以人工合成方法所製成的纖維,皆稱為人造纖維(Man-madeFiber)。
而人造絲(Rayon)則為第一種大量生產的人造纖維。
人造絲係於西元一八八四年最早由法國的發明家及工業家海黎卡達內特(HilaireChardonnet)提出製造專利申請,當時稱其為人造絲(ArtificialSilk)。
此一纖維最早於一九一○年在美國被大量生產。
而於一九二四年被改命名為Rayon。
Ray表示該纖維具有光輝,而on則表示其和棉花(Cotton)極為相似。
人造絲為僅次於棉花,用量第二多的纖維。
人造絲常用於衣服之紡織纖維、椅墊及帳幛之纖維,以及其他裝飾用纖維。
人造絲亦可製成細繩狀以供製摩托車等輪胎之用。
人造絲的主要製造方法右三:一、黏性法(ViscoseProcess)二、銅氨法(CuprammoniumProcess)及三、醋酸法(AcetateProcess)。
其主要過程為將已除去棉花棉仔上殘留之棉毛,以化學藥品處理,使成棉漿,再經浸壓、切條、溶解、過濾、除氣、壓縮以及纖紡而得。
人造絲一般說來極易被染色,但黏性法及銅氨法製得者,潮濕時會失去原有的強力。
醋酸法製得者受熱易變性,故不可以熨斗熨平。
(潘子明)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6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