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安福系】 民國肇建以來,黨派對立,政爭迭起。
民國六年五月,屬北洋派之國務總理段祺瑞迫國會通過對德宣戰案,引發段氏去職,督軍團叛變,國會再解散,廢帝宣統復辟等事件。
復辟發生後,段祺瑞在旬日間將其討滅,遂復任總理,民國恢復。
但段氏為把持政權,得研究系之附和,拒不恢復國民黨議員占多數的國會;
國父與南方政要力爭無效,乃於九月,在廣州成立軍政府,從事維護約法與國會的奮鬥。
南北因告分裂。
段祺瑞控制的北京政府一面對南進兵,企圖武力統一,一面召集所謂臨時參議院,籌備新國會選。
為控制新國會,段派又由徐樹錚主持,於七年三月組成安福俱樂部,以利操縱。
新國會選,因在南北對立期間,故南方粵、桂、滇、黔、川五省均未參加。
選結果,安福系大獲全勝,在參眾兩院四百餘席議員中,占三百三十餘席,該系王揖唐、劉恩格分任眾院正副議長,人稱安福國會。
安福系包辦的新國會於七年八月開幕,成為段祺瑞派操縱北京政府的工具。
九月選徐世昌為總統。
徐氏標榜和平統一,八年二月在上海召開南北和會,但以安福系梗阻,和會終無結果。
直至九年七月,發生直皖戰爭,段祺瑞之皖系軍閥失敗,段氏罷職,徐樹錚、王揖唐等被通緝,安福俱樂部解散,新國會亦由總統徐世昌頒令廢除;
數年來,把持北京政府之段派乃告沒落。
(黃繁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