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受病發風第二(上)】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厲風,或為偏枯。
其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愿聞其說?
岐伯對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氣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淒(《素問》作洒)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使人解 (《素問》作 栗)。
悶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
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
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分肉間。
衛氣悍,邪時與衛氣相干(《素問》無衛氣悍邪時五字),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脹而有瘍;
衛氣凝而有所不行,故其肉有不仁。
厲者,有榮氣熱浮,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以潰。
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厲風,或曰寒熱。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213&pid=401749&fromuid=526
【陽受病發風第二(上)】
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
以季夏戊己傷於風者,為脾風。
以秋庚辛傷於風者,為肺風。
以冬壬癸傷於風者,為腎風。
風氣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
風之所中則為偏風。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
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飲酒中風,則為漏風。
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
新沐中風,則為首風。
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
而外在腠理,則為泄風。
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無常方,然故有風氣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213&pid=401752&fromuid=5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liveupdate.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