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宗教●無遮大會】
無遮大會,係國王自為施主,不限(無遮)聖凡、道俗、貴賤、上下,平等行財法二施之法會。
梵語為Pañca-varsikamaha,音譯為般闍于瑟、般遮越師、般遮婆栗迦史。
直譯為五年一大會、五年功德會、大施會、大齋會。
據玄應音義卷十七所載,阿育王時(西元前三世紀左右)始設此會。
行法會之情形,高僧法顯傳、西域記券一之屈支國、梵衍那國等條皆有記載。
又西域記卷五羯若鞠闍國:「五歲一設無遮大會,傾竭府庫,惠施群有,唯留兵器不充檀捨。」
阿毘曇毗婆沙論卷十四:「施設長齋般闍于瑟因講經法會等,以種種飲食充足多人,發如是願,使我為王至轉輪位,如願皆得。」
此法會花費鉅大,亦可說開府庫救恤貧民及有德者乃政道之一部分,時而附添宗教上的意義。
我國梁武帝大通元年(西元五二九)曾於同泰寺行四部無遮大會。
有人誤以無遮會為施餓鬼會。
所謂無遮乃賢愚、凡聖、上下、道俗無遮(不分)平等以財法供養之義,兩者不同。
(星雲)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54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liveupdate.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