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秘密】
書名 經穴秘密
分類 針灸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7%98%E5%AF%86/index
【一、手太陰肺經少氣多血】
手太陰肺經少氣多血,經脈氣血以氣向液轉化為主。
1.中府手足太陰之會,肺募。
【別名】
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注:本書中的所有穴名,包括別名皆直接引自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發行的《腧穴臨證指要》一書。 )
【穴義】
收募三焦腑中的氣態物輸供手太陰肺經。
【名解】
1)中府。
中,與外相對,內部也。
府,臟腑也。
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來自臟腑。
本穴為肺經首穴,氣血物質來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個臟器,故名中府。
【2)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膺,胸也。
俞,輸送之意。
府,臟腑也。
穴名之意皆指本穴的氣血物質來源於胸腹內部。
【3)肺募】
肺經經脈的氣血物質由本穴募集並傳輸肺經。
(中府穴何以是肺之募穴?
肺經經脈的起始點何以在前胸上部而不在其他之處?
這是因為,其一,肺所主的物質為人體中比重最小的氣態物,氣態物在人體系統中通過運動後它總是向人體系統重力場中的最高位置聚集;
其二,從不同的系統角度考察,人體中有多個不同系統層次的重力場對人體中的氣態物起著制約作用,有局部的三焦腑重力場,有整體的脊骨重力場,而除人體系統自身的重力場之外還有地球重力場。
在以二腎為重力場座標中心的三焦腑重力場中,離腎最遠的胸上外部為最高,在以脊骨中心為人體整體重力場座標中心的脊骨重力場中,離脊骨最遠的胸上外部也是最高,而從地球重力場來看,人體無論是平趟還是直立,胸上外部都是處於三焦腑系統的高位之處。
由於上述的原因,胸上外部的中府穴就成了在人體系統及地球系統兩個重力場合作用下的最高位置,因此三焦腑中的氣態物在中府穴處聚集並向肺經傳輸,中府穴也就成為了肺經募穴。
【 4)手足太陰之會】
中府穴為手足太陰之會,非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由手太陰和足太陰二經物質交會而成,而是指本穴的氣血物質同時具有此二經氣血物質的特性,以"手足太陰"名之是為了和其他的交會穴統一說法。
(中府穴的氣血物質來源於三焦腑中各個臟器的氣化之氣,它不光包括肺的氣化之氣,也包括心的氣化之氣、脾的氣化之氣和腎的氣化之氣。
由於肺的氣化之氣比重最小,因此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處所聚集的肺之氣最多。
由於脾臟的燥熱之故,脾臟氣化的氣態物中比重較小的部分它也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處聚集並佔有一定的比例。
因此,中府穴中的氣血物質分佈是肺氣最多,脾氣其次,其他臟器的氣化之氣很少,腎的氣化之氣最少,它主要體現了肺與脾二臟的氣血特性,故稱手足太陰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氣態物,以肺氣和脾氣為主,分佈為少氣多血,即是氣壓低、溫度高。
【運行規律】
體內的溫熱水濕氣態物由三焦腑系統躍遷到體表系統的皮部層次。
【功能作用】
以水濕氣態物的形式由三焦腑系統向體表系統輸送高溫能量、體液及各種營養物質;
通過向外輸送物質能量的形式來調節改變三焦腑系統和體表系統的溫、壓狀況。
【治法】
肺虛肺寒肺濕則多灸或久留針補之;
肺實肺熱肺燥則急瀉之或用水針,莫灸。
2.雲門
【穴義】
肺經氣血由此傳輸四極。
【名解】
雲,指本穴的氣血物質以雲的形式而存在,它是將穴內的微觀物質放大到宏觀狀態並以類象的方式來形容本穴氣血的特徵。
門,出入的門戶也,指本穴是肺及其經脈與外部物質交換的一個重要門戶。
雲門名意指肺經氣血以雲狀氣態物的形式傳輸經穴之外。
本穴物質為中府穴傳來的水濕氣態物,因其從體內的高溫區外出體表的低溫區,外出至體表後它仍高於體表的環境溫度,因此它會繼續向雲門穴上行。
行至雲門穴後,此水濕氣態物縮合並化為雲狀氣態物且以雲狀氣態物的形式向經穴外傳輸,故名雲門。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中的雲狀氣態物,比中府穴的溫度壓力要低,所處位置為肺經氣血中的最高點,熱能的吸收和擴散處於動態平衡狀態。
【運行規律】
氣血物質的運行分為二個部分,一部分以雲狀氣態物的形式向肺經以外的皮部傳播,一部分以冷縮後的雨狀雲系循肺經路線傳向天府穴。
【功能作用】
傳輸肺經的氣血物質;
調節輸入肺經及輸入肺經以外部分的物質比例。
說明如下:當中府穴傳來的氣血物質溫度偏低、濕度偏大時(此即氣虛的狀態),由於經脈內部的氣血物質亦不飽滿,因此雲門穴向肺經以外傳輸的雲狀氣態物就不及,回歸肺經的雨狀雲系氣態物就偏多。
反之,當中府穴傳來的氣血物質溫度偏高、濕度偏小時(此即氣實的狀態),由於經脈內部的氣血物質飽滿有餘,因此雲門穴向肺經以外傳輸的雲狀氣態物就偏多,回歸肺經的雨狀雲系氣態物就不及。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或點刺出血,熱則瀉針出氣。
3.天府
【穴義】
輸供肺經的陽熱之氣上達於天。
【名解】
天,天部也。
府,府宅、門府也。
天府名意指本穴為肺經陽氣上輸天部之門府。
本穴物質由雲門穴傳輸而來,和天府穴處的溫度場相比,雲門穴傳來的氣血物質溫度仍處於高位,在天府穴處氣血物質的變化仍是散熱縮合冷降的變化,所散之熱以陽熱之氣的形式上輸於天,穴名之意即在於強調穴內氣血物質的這一變化,故名天府。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中的氣態物,其存在形式為雨狀雲系,比雲門穴的溫度、壓力要低,所處的天部空間層次也比雲門穴的要低。
【運行規律】
氣血運行分為二個方面,一是雲門穴傳來的雨狀雲系氣態物進一步散熱縮合冷降,化為密度、比重更大的雨狀雲系並向俠白穴傳輸,二是隨著穴內物質的熱散,一部分氣化的陽熱之氣上升於頭面的天部。
【功能作用】
承傳肺經的氣血物質,通過熱散的方式傳遞肺經的陽熱之氣上達天之天部。
【治法】
寒則補而多灸,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4.俠白
【穴義】
肺經氣血在此分清降濁。
【名解】
俠,挾也,指穴位的功能作用。
白,肺之色,指氣血物質在經過本穴的變化轉變後所表現出的特徵。
俠白名意指肺經氣血在此分清降濁。
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天府穴傳來的雨狀雲系,由於氣血物質不斷地遠離人體的胸腹高溫區,因此水濕雲氣在本穴處的變化乃是一個散熱冷降縮合的過程。
由於不斷地散熱冷降縮合,因此,在本穴位置上氣血物質以雨降的形式從天部降到了地部,也就是從皮層降到了肌肉層。
穴名之意即是取水被挾擠則下,天部烏雲化雨而落由此變得清白之意。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雨狀雲系和地之上部的冷降經水。
【運行規律】
天部的雨狀雲系散熱縮合後以雨降的形式歸降地部並循肺經流行。
【功能作用】
清降肺濁,潤脾除燥。
【治法】
寒則先點刺出血後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藏象】
人體肺經中的氣血物運行是從中府穴循臂走手,它有如自然界由西向東運動的冷濕氣流,冷濕氣流的水濕濃度超過了它的臨界飽和值,雲團就會化作雨水從天而降,雨降之後天空會變得晴朗清白,雨水也完成了由天空向地部的位置轉換。
俠白穴即是人體內的降雨點,正常情況下,肺經天部的冷濕雲氣由俠白穴從天部(皮部)降至地部(脾部),以保證肺氣的清和脾部的潤,體現肺氣的宣降特徵。
但是,俠白穴之雨氣是否歸降於地還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是俠白穴處的溫度場、壓力場高低,局部區域的溫度場、壓力場偏高可使氣化成為穴位的主導運動而雨氣不降,二是天府穴傳來的氣血物質本身水濕濃度就小就燥,到天府穴後未達到雨降的雲氣水濕濃度臨界值而不降,因此而造成天部與地部陰性水濕分配的不均勻。
5.尺澤肺經合穴,屬水。
【別名】
鬼受,鬼堂。
【穴義】
肺經濁降的陰液在此彙聚而成小澤。
【名解】
1)尺澤。
尺,小也。
澤,池也。
尺澤名意指俠白穴濁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澤。
何以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澤而非大澤?
這是因為人體的不同經脈分屬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區域。
肺應秋,屬西方,為經過長夏之後的時序,土地乾燥(脾部肌肉要比其他經脈所屬區域的乾燥),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澤。
【2)鬼受、鬼堂】
鬼者,與神相對,神為天,鬼為地,此指穴內的氣血物質是肌肉層所主的地部經水。
受,為收受、接受,指本穴為氣血物質的收受之所。
堂,為廳堂,指本穴為氣血物質的聚散之處。
鬼堂、鬼受之名皆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地部的經水。
【3)肺經合穴】
指肺經流行的地部經水在此匯合。
本穴物質為俠白穴雨降後的地部經水,俠白穴所居為高位,尺澤穴所處為低位、為肉之陷處,上部下流的經水皆在此穴處匯合,故本穴為肺經合穴。
【4)本穴屬水】
屬水,指本穴的氣血物質表現出的五行屬性,其意有二,一是本穴的氣血物質本身就是地部的經水,二是指本穴氣血為肺經經水之源,起著對整個肺經經脈的潤下作用,故本穴屬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量少,性溫熱(即是血液)。
【運行規律】
氣血物質的運行分二個方面,一是匯合本穴的經水循肺經下行孔最穴,二是穴內的經水不斷氣化並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彙聚肺經陰液並循肺經的地部管道運行。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灸之補之(灸勝補),熱則涼藥水針或瀉針出氣。
【藏象】
尺澤穴氣血所處的位置為肌肉層的地部,所接受的氣血物質為俠白穴雨降後流行於地部的經水,其對應的四時為秋季,而秋季的特徵為燥,其所降之雨水與春季相比亦少,所以俠白穴所降之雨彙聚於尺澤穴只能形成小澤。
尺澤穴處小澤之水對於秋季的脾土和肺氣的燥與寒有很重要的調節作用,雨降太過脾土受之,脾土受水之累致使脾寒;
泥沙隨水而下則造成人之絞腸沙痛,泥沙衝於江河管道則腎水不清腎水為脾土所害以致人腰腹痛;
雨降不足則累及脾陰不足,脾土的陽氣氣化主事,脾之燥又轉變成肺之燥,故而脈浮細數、發熱怕冷、大便乾小便少等。
6.孔最郤穴。
【穴義】
肺經的地部經水由此滲入脾土。
【名解】
1)孔最。
孔,孔隙也。
最,多也。
本穴為肺經之穴,肺之時序應秋,其性燥,肺經所過之處其土(肌肉)亦燥(肺經之地為西方之地),尺澤穴流來的地部經水大部分滲透漏入脾土之中,脾土在承運地部的經水時如過篩一般,故名孔最。
【2)肺經郤穴】
郤,空隙也。
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而承運本穴經水的地部脾土性乾燥,經水流經本穴時大部分漏失脾土之中,脾土如有眾多空隙一般,故為肺經郤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性溫熱。
【運行規律】
經水一部分循肺經向列缺穴流行的同時又不斷地滲入脾土之中,另一部分則在吸收脾土之熱後氣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將肺經冷降的水液分潤脾土。
【治法】
寒則灸之或深刺補之或點刺出血,熱則瀉針出氣或涼藥水針。
7.列缺絡穴,手太陰手陽明任脈之會。
【別名】
童玄,腕勞。
【穴義】
肺經經水在此潰缺破散,溢流四方。
【名解】
1)列缺。
列,裂也,破也。
缺,少也。
列缺名意指肺經經水在此破缺潰散並溢流四方。
本穴物質為孔最穴下行而來的地部經水,因其位處橈骨莖突上方,下行的經水被突出的橈骨(巨石)所擋,經水在此向外溢流破散,故名列缺。
【2)童玄】
童,少兒也,與老人相對,少為陰,老為陽,此處代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水液。
玄,帶赤的黑色也,即暗紅色。
赤為火之色,為熱,意指穴內氣血特點有溫熱之性,黑為腎之色,表示穴內氣血為水液。
童玄之名所指乃穴內氣血為溫性水液,即是受熱後變成的紅色液體–血。
【3)腕勞】
腕,手腕也。
勞,勞作也。
腕勞名意指本穴分配血液給手,手受血而能握也,而能勞也,故名腕勞。
【4)手太陰、手陽明、任脈之會】
本穴的地部經水由於其潰缺破散向外分流,向外側流向了陽明經,向內(裏)流向了任脈,向下流向了本經,故其為手太陰、手陽明、任脈之會。
【5)肺經絡穴】
本穴的地部經水由於其潰缺破散並向手陽明、任脈分流,它有聯絡其他經脈氣血物質的作用,故其為肺經絡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即血),性溫熱。
【運行規律】
本穴的氣血走向有三支。
第一支經水流向任脈,第二支經水流向大腸經,第三支經水循肺經主幹道而下行於經渠穴(當肺經經水量大並超過上述管道的分流作用時,肺經經水則循脾部溢流)。
【功能作用】
將肺經經水分流於任脈、大腸經。
【治法】
任脈不通則向內直刺多提插撚轉,表裏不通則橫向外刺,本經受阻則循經而通。
寒則補之,熱則瀉之,皆無灸,灸亦無功。
【藏象】
列缺穴有如人體上源的水利樞紐,左右肺經、大腸經、任脈則如肺經經水輸供的不同物件,經水分配的正常與否直接影響到各經所管轄區域的陰陽虛實,從而導致不同部位的各種病變。
【注】
四總穴歌曰"頭項尋列缺",其意二。
一是頭病多因風,取列缺穴可通肺氣,金可制木。
二是列缺穴經水為上源之水,水善調寒熱,而頭為人之上部,瀉皮層之液則頭部陽氣生,故列缺穴列為四總穴中調治頭項的要穴。
8.經渠經穴,屬金。
【穴義】
肺經經水流經的管道。
【名解】
1)經渠。
經,經過、路徑也。
渠,水流之道路也。
穴名之意指本穴為肺經經水流經的管道。
本穴位置因處列缺穴之下部,列缺穴溢流潰缺之水在此處又回流肺經,故名經渠。
【2)肺經經穴】
經,動而不居也。
因肺經的經水由本穴經過,動而不居,故為經穴。
【3)本穴屬金】
屬金,指本穴物質表現出的五行屬性。
本穴物質為列缺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為血、性溫熱,在本穴流行時的變化是蒸發散熱,為生氣之穴,故其屬金。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和天部之氣,地部經水性溫熱,天部之氣性涼濕。
【運行規律】
本穴的地部經水一方面循肺經流向太淵穴,一方面又不斷氣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以氣化水濕的形式將肺經氣血的熱能傳輸天部。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9.太淵俞穴,原穴,屬土,脈會。
【別名】
太泉,鬼心。
【穴義】
肺經經水在此散而化為涼性水濕。
【名解】
1)太淵。
太,大也,極也。
淵,深澗也,言穴之形態也。
太淵之名乃從類象的角度描述穴位微觀下的形態特徵,指肺經水液在此散化為涼性水濕。
因本穴位處手內橫紋凹陷處,經水的流行是從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如經水從山之頂部流入淵之底部,故名太淵。
【2)太泉】
太,大也。
泉,水流、源泉也。
本穴位處手內橫紋凹陷處,經水的流行是從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且如瀑布飛落而下,為山上落下之大泉,故名太泉。
【3)鬼心】
鬼,與神相對,神處為天,鬼處為地,鬼在此代表地部。
心,內部也,中心也。
鬼心之名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流向地之地部。
【4)肺經俞穴】
俞,輸也。
指本穴為肺經經脈涼性氣態物的主要輸送穴位。
本穴的氣血為地部的經水,流行方式是從高位流向低位元,如瀑布飛落而下,經水落下之時向空中散發大量涼性水濕之氣,為肺經涼性氣態物的主要輸送之處,故為俞穴。
【5)肺經原穴】
原,源也。
本穴為肺經涼性氣態物的輸送之源,故為肺經原穴。
【6)本穴屬土】
屬土,指本穴物質表現出的五行屬性。
土者,生金之物,因本穴為肺經天部之氣的主要輸供之處,表現出土的生金之性,故其屬土。
【7)本穴為脈會】
脈,脈搏也,氣血運行的通道也。
本穴形如深淵,上接天部,下通地部,天、人、地三部之氣皆會於此,故為脈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性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
本穴氣血的運行是由地之天部流落地之地部,在由高位流向低位元時,經水大部分化為水濕氣態物逸散於天部層次。
【功能作用】
散化肺經地部水濕,向天部輸送肺氣。
【治法】
寒則灸補,熱則瀉針出氣。
【藏象】
太淵穴之形態有如山澗深淵,太淵穴之氣血則有如山澗流趟的溪水,溪水的寒熱溫涼及流至的溪水多少,其變化導致了穴位局部環境場的改變,這種改變它是通過深淵中散發的水氣而實現的。
局部環境場的改變進一步又影響到更大的環境場,此即是太淵穴的內在作用機制。
【10.魚際滎穴,屬火】
【穴義】
肺經經水吸熱氣化上達於天。
【名解】
1)魚際。
魚,水中之物也,陰中之陽也。
際,際會、會聚也。
魚際者,水中之陽聚集也。
本穴氣血為太淵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由於肺經經水經過列缺穴的分流,太淵穴的失散,因此傳至本穴的地部經水已較稀少。
而本穴所處為西方之地,地性乾燥,故其經水吸收脾土之熱後大量蒸發上達於天。
魚際之名即是意指穴內氣血由陰向陽的這種主要變化,故名魚際。
【2)肺經滎穴】
滎,極小的水流也。
指本穴的經水經列缺穴的分流、太淵穴的散失後流經本穴的地部經水極為細小也。
【3)本穴屬火】
屬火,指本穴物質表現出的五行屬性。
因本穴氣血為地部經水,量極少,受脾土之熱而較多蒸發上達於天,表現出火的炎上特性,故其屬火。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的少量經水及經水氣化的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
本穴經水一方面循肺經流向少商穴,一方面氣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氣化肺經水濕,散發脾土之熱。
【治法】
寒則補而留之,熱則瀉氣搖孔出針,或涼藥水針。
【藏象】
魚際穴內的物質運行有如不太多的寒冷水流流至熱燥的地面,因熱燥的地面作用於寒冷的水液而使水液快速的氣化,氣化後的熱燥水氣則上炎於天並作用於天部,從而導致天部環境的改變。
此亦即是魚際穴作為熒穴有主治疾病顯見於面的特異性原因。
【11.少商井穴,屬木】
【別名】
鬼信。
【穴義】
肺經體表經脈的地部經水由本穴經內部通道回歸肺臟。
【名解】
1)少商。
少,與大相對,小也,陰也,指穴內氣血物質虛少且屬陰。
商,古指漏刻,計時之器,滴水漏下之計時漏刻也。
少商名意指本穴的氣血流注方式為漏滴而下。
本穴物質為魚際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經過上部諸穴的分流散失,因而在少商穴的經水更為稀少,流注方式就如漏刻滴下。
少商穴在拇指之端,其滴下的位置是從地之上部漏落到地之下部,即由體表經脈流向體內經脈。
【2)鬼信】
鬼,與神相對,指地部或陰類之物。
信,信用。
鬼信名意指本穴流注的地部經水遵守其規律而運行。
因本穴為地之天部與地之地部的連通之所,肺經體表經水的運行為漏滴般滴向肺經體內經脈,有如計時之器的漏刻般遵守其運行規律,故名鬼信。
【3)肺經井穴】
井,地之孔也。
因本穴的流注是從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並從孔穴通道而流,故為肺經井穴。
【4)本穴屬木】
屬木,指本穴物質表現出的五行屬性。
本穴氣血物質的流注方式是經水從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而溫熱水濕之氣則從地之地部向天部蒸發,此向外蒸發的溫熱水濕之氣因其水濕含量較大只能上行於天之下部,只表現出木的生發特性,並不表現出火的炎上特性,故其屬木。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liveupdate.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