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二 嬰兒門下 灌漿759】
痘瘡出齊長足。
至六七日紅潤灌漿。
九日十一日收靨為吉。
蓋成實之令。
肺金用事。
然必藉脾胃強,則氣血充實。
中陷者盡起。
頂平者盡峻。
飽滿光榮。
先長者。
先作漿。
次長者。
次作漿。
循循有序為順。
若脾胃弱,則氣衰微,不能助痘成漿為險。
若脾胃損,則氣血澆漓,不能灌汁,必喘脹悶亂。
癢塌倒 。
嘔噦泄瀉為逆,其或唇上有痘先黃者,此毒攻 。
當十一二日不食而危。
若稠密焦紫。
不起頂者。
此血熱毒盛。
當視其人皮之濃薄。
濃者化毒東加連翹、黑參。
若皮薄如水泡者。
雖灌不滿,必有癢塌黑陷之變。
若頭面稠密。
身上稀少。
色白不能起頂灌漿者,此血氣虛少。
參 內托散。
藥力在上。
先頭面漿滿。
四肢不灌。
前藥加糯米、芍藥。
以牛膝下引至足。
若五六日漿雖灌,而不稠濃。
不圓滿,或陷頂者,此為氣弱不能統血。
保元湯合四物加觀桂。
若雖飽滿。
色見 白者,此氣盛血弱也。
四物湯加木香、糯米。
若六七日內灌漿不滿。
中有不灌者,此氣血不和,必變虛寒癢塌。
保元東加芎、歸、芍藥、白芷、糯米。
若雖兒長滿。
摸則皮皺,此血虛而氣不相依,必難收靨。
參 內托散加糯米。
若氣虛之証。
用內托補藥。
暫起灌漿。
不滿而復平塌者。
更用大劑保元東加芎、歸、木香、升、桂、糯米。
痘養漿時。
漿不易充,而色淡白。
食少便溏,此氣虛也。
保元東加當歸、肉桂。
若根赤煩渴便秘者,此血熱也。
犀角地黃湯。
誤用參、耆托漿而熱愈甚者。
四順清涼飲。
養漿時乾空無水,此氣虛伏陷也。
若人事清爽。
飲食如常。
痘無損處。
補中益氣湯。
若喘脹噦瀉。
煩悶外剝者不治。
痘本稠密色淡。
養漿時昏睡妄言者,此血虛神無所依也。
保元湯加棗仁、茯神、歸、地、門冬。
養漿時喜笑不止者,此心包熱甚也。
保元東加人中黃、黃連。
養漿時嘔噦不止,而漿不充者。
土敗木侮,不治之証也。
灌漿時痘色朗綻,而兩臂腫痛如瓜者,此手三陽氣虛而毒凝滯不散也。
保元東加桂枝、羌、防、當歸、忍冬、犀角、連翹。
養漿時能食便溏。
諸痘俱灌。
惟正面平塌無漿,此足陽明氣虛也。
保元東加觀桂、芍藥。
有灌漿時忽然倒 。
或血熱毒盛,不能起長。
伏陷喘脹便秘。
諸藥不效者。
攻毒湯。
有漿雖灌,而清稀不能充滿者。
後來必有餘毒。
能食便堅者。
用嫩黃雌雞。
入黃耆一兩煮汁。
少和酒釀飲之。
若漿清頂不足,而不犯條款。
自能飲食者,當發痘毒,方可收功。
若有變,及不能飲食者必危。
以上諸証。
年大能食者。
十全五六。
年小不能食者難治。
漿雖灌而色太紅。
根腳散者,此血熱未解。
九朝十一朝內必發癢。
急宜化毒湯去升麻加芎、歸、白芷、連翹、忍冬,勿令抓破,如破處鮮血淋漓,則氣血流通。
外用陳年屋茅研細摻之,或以松花掩之。
若因發癢而擦破清水無血,必無生理。
破後隨灌隨乾。
痂色青白。
堆垛如雞矢者。
終必切牙寒顫。
發渴作喘。
二十日外必危。
但抓破處如剝光魚皮湯火泡者不治。
若八九朝灌漿之時。
身發壯熱。
渴欲飲水者,此瘡多毒盛。
表裡氣血俱虛之故。
加味四聖散去木香加歸、芍,亦有漿半足而熱甚。
煩渴引飲不已,此津液外布而肺胃枯涸也。
大劑保元湯合生脈散頻進。
漿滿而渴自止也。
若壯熱頰渴。
舌乾唇裂。
痘色乾紫者。
血熱毒盛,或重裘暖炕所致。
不可誤與前藥。
犀角地黃湯去丹皮加芩、連。
若行漿時。
感冒風寒痰喘者難治。
略與疏散。
不效者死。
痘漿充而腹滿泄瀉,此停食所致。
保和丸消導之。
若灌漿時痛不止者。
氣滯也。
保元東加山楂、木香以行其滯,則痛自止。
有塌癢不止者,此血熱也。
四聖散加生地黃、乾首烏以涼其血,其癢自止。
若漿足而癢不妨。
若灌漿之時。
十朝之外。
身體倦怠。
煩悶嗜臥。
口有氣息,此必胃中蘊熱。
喉舌生瘡之故。
急用黃連解毒湯,或消毒飲加防風。
遲則瘡雖收靨脫痂。
延至二十日外。
牙齦蟲蝕出血而成牙宣。
呼吸息出而成息露,或為走馬硼砂狐惑齒落唇爛。
為不治矣!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liveupdate.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