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二 嬰兒門下 起脹758】
痘瘡既出之後。
二三日間足心齊見。
漸漸長發。
肥潤光澤。
面目漸腫。
灌漿為吉。
若三四日內隱於肌膚不長發者,此元氣虛也。
快斑湯、透肌散催之。
色不紅活。
紫草快斑湯。
若身面俱起。
手足四肢不能長發者。
桂桂東加防風、黃耆。
若見吐瀉口渴。
手足指清而不長發者,此內虛寒也。
陳氏木香散。
並雞冠血和酒釀灌之。
外以胡荽酒微噴衣被。
若四五日雖見長起。
顏色淡白陷頂者。
此氣虛也。
參 內托散加糯米。
雖不白亦不紅活。
陷頂者,此血虛也。
四物湯合保元。
若色赤而兼癢者。
血虛有熱也。
四物湯換生地加犀角、連翹。
若氣虛有熱。
保元東加連翹、木通、桔梗、忍冬。
若痘頂色白。
連肉紅腫,而痘反不腫。
口燥唇焦者。
九日死。
急以化毒東加生地、川芎。
調二寶散救之。
若色紅根散不長發者,此血熱而氣不相依。
大鼠粘子東加紫草。
若色雖紅而焦。
口乾不起發。
紫草飲加紅花、酒芩、連翹、芍藥。
若大便秘結。
內有實熱不發者。
消毒飲加犀角。
或四聖散加枳殼、黃芩、山楂、穿山甲。
若大便利。
口渴不發者,此內虛熱。
七味白朮散。
若自利不渴者,此內虛寒。
理中湯加木香。
若出遲而小便澀滯。
咳嗽有痰。
生聖散。
起遲而小便赤澀。
四聖散去黃耆加連翹、升麻。
虛則紫草木通湯。
若夏月暑氣熏炙。
煩渴不發。
四苓散加門冬、竹葉。
冬月冷氣所侵。
寒凜不發者。
陳氏木香散。
寒顫渴瀉。
飲沸湯口不知熱。
陳氏異功散。
作渴。
飲冰水口不知寒。
實則四順飲。
虛則地黃丸。
手足不冷。
飲湯溫和者。
錢氏異功散。
若鼻塞聲重。
咳嗽不發者,此風寒所侵。
人參敗毒散加荊、防。
若血氣虛弱。
偶為外穢所觸。
伏陷不發。
內服參內托散。
外燒胡荽、乳香辟之。
觸犯風寒邪穢。
黑陷不起。
奪命丹。
至如長發之際頭面多者。
自然腫脹目閉。
然不要目胞光亮。
若應腫閉不腫閉,此毒鬱於內,不得起越。
急用托裡快斑湯。
腫者吉。
否者凶。
腫後忽然平塌目開,此為氣泄。
急用參 內托散加穿山甲、糯米。
漿滿後無別變証而不回者。
參 內托散加白芍、連翹。
復腫吉。
否者凶。
又有頭面太多。
將起發時頭先腫大者,此天行大頭病。
急宜羌活救苦湯。
解者吉。
否者凶,此証易腫易消。
六七日變為癢塌。
嗆水錯喉。
聲啞痰喘倒陷。
百無一生矣!若六七日不起發。
顏色不正。
雖能灌漿,亦難保十一二朝之變也。
痘不起發。
皮粗色晦而隱於肉下者,此脾肺俱虛也。
須防七日之變。
八日之喘。
陳文宿雲。
痘瘡出不快。
誤言毒瓦斯壅盛。
用藥宣利解散。
致臟腑受冷。
營衛澀滯,則氣不能充貫,其瘡不起發。
不光澤。
不充滿。
不結實,不能成痂。
多致癢塌煩躁喘渴而死。
翁仲仁雲。
起脹發頂雖起,而四圍淡白枯澀者,屬血虛。
有四圍雖收。
起暈而頂陷者,屬氣虛。
頂陷色白。
氣血俱虛。
保元東加芎、歸、肉桂之類。
起脹時痘上有小孔而色淡者,此腠理不密。
元氣開泄也。
保元東加桂。
若色黑者。
為火毒熾盛。
又當涼血解毒。
痘起其孔自密。
海藏雲。
痘瘡身後出不快者。
足太陽經也。
身前出不快者。
足陽明經也身側出不快者。
足少陽經也。
若便利調和而出不快者。
熱在表也。
又有上中下三部。
先上部。
次中部。
後下部。
出齊自愈。
又有作三次出者。
錢氏云:三日不快不出。
用消毒之藥仍不出。
脈平靜者本稀也。
不必服藥。
大凡五六日間。
當解毒補托。
七八日間。
毒瓦斯不能盍出而反入於內,必用藥祛出之,此大法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liveupdate.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