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匯粹 卷七 病能集五 腦漏証99】
繆仲淳曰︰腦者諸陽之會,而為髓之海,其位高,其氣清。
忽下濁者,其變也。
東垣云:上焦元氣不足,則腦為之不滿。
經云:膽移熱於腦為鼻淵。
夫髓者至精之物,為水之屬;腦者至陽之物,清氣所居。
今為濁氣邪熱所干,遂下臭濁之汁,是火能消物,腦有所傷也。
治法先宜清肅上焦氣道,以鎮墜心火,補養水源,此其大略耳。
藥多取夫辛涼者,辛為金而入肺,有清肅之義,故每用以升散上焦之邪,如薄荷、荊芥、甘菊、連翹、升麻、粘子、天麻之屬;鎮墜心火,補養水源,如犀角、人參、天冬、麥冬、五味、朱砂、甘草、山藥、生地、茯苓、丹皮之屬。
然須兼理乎肺肝,蓋鼻乃肺之竅,而為腦氣宣通之路,又治乎上焦而行清肅之令;膽為春升少陽之氣,與厥陰為表裡,而上屬於腦。
戴人有云:膽與三焦尋火治。
《內經》謂膽移熱所干,義亦明矣。
理肺用桑皮、粘子、桔梗、二冬、花粉、竹瀝,清肝膽以柴胡、白芍、羚羊角、竹茹、棗仁、川芎。
或者又謂世人多用辛溫辛熱之藥取效,以辛熱甘溫多能宣通發散,故病之微者亦能奏效耳。
此從治劫法,非不易常經,明者察之。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liveupdate.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