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序 凡例04】
凡例
1.是書之編,目曰《古今醫統》。
撰取歷代醫源,肇自羲皇,流於斯世,翰衍相承,其來尚矣。
凡聖賢立法製方,足為天下後世準繩者,今悉考其事跡,例於卷首,俾後學得以溯流窮源云。
2.諸名醫史書所載及出各家文集,學本《內經》,方法醇正者,錄之無闕。
若涉於幻誕理法之外,如《晉書》所載佛圖澄、單道開,金之馬宗素、程德齋之流,不敢悉錄。
其有名,如矯氏、俞氏輩,皆醫之宗,雖無傳亦錄之。
3.纂是書以黃帝《內素》為宗,及史書諸子之集,凡有一節之所長,可以羽冀醫學人,悉探而附之。
其畔經背理,如馬宗素之《鈐法》、高陽生之《脈訣》、趙氏之《精要》、彭氏之《類編》,則反滋醫之惑也,並不載錄。
然古今醫書,天下廣博,殆非一人所能遍睹,若會其極而該其全,則有俟於博雅君子。
4.《內經素問》為醫書之祖,誠古先聖人立言立法之準者也。
其後諸賢悉宗其義而發明之,未有舍《內經》而成良醫者。
自唐太仆啟玄子注釋,得失相半,嗣以滑氏《鈔》而陳之,尚未足以盡善。
今纂其要旨,集為一卷,俾業醫者熟誦玩味,自有以契其玄。
而凡臨病諸說之同異,故不能亂其真也。
5.先哲立論切於証治之可法者,廣博兼該,而非一隅之說。
如王安道、朱彥修輩,《本草衍義》、《病治八要》、《奇效良方》、《藥用君臣》等論,則凡可以翼醫者,通考附前,便於觀覽。
6.醫道以脈為先,苟不明脈,則無以別証。
今世醫言脈者,多以《脈訣》七表八裡九道為名,左心小腸為宗。
部位錯亂,而診候必不準矣。
今辨叔和《脈訣》之謬,取《內經》診候之法,合為一卷。
7.病証各分門類,首論病源,一主《內經素問》;次以脈候,較以王氏《脈經》、滑氏《樞要》;次以治法,歷取名家之所長;次以藥方,精選經史之必效。
出自某集,紀別各條之下,庶有所據而知其本云。
8.病機祖《內經》,述巢氏,區別表裡虛實寒熱之源,則類藥方,亦按表裡虛實寒熱繼之於後。
庶對証檢方,如方圓之就規矩,自有不容少戾者。
9.各病宜於針灸,其經穴隨附本証之後。
古人針灸,並書卷首,以其有神速功。
今人畏而不用,為醫殆亦鮮精。
竟不知奇功偉績,立可起死回生;對証取穴,無不應手獲效,豈小補哉? 10.凡不可治証,醫所當知。
病有一臟之氣絕者,藥必不能以強生。
如黑色見於耳及命門懸壁間如煙煤,是腎氣以絕,死;肉脫身不去者,死;脈無胃氣者,死。
皆其元氣絕亡,斷不可治。
今人不工望聞問切,而惟以問之一端,多有不識死候而藥之。
此醫之大弊也。
扁鵲之於齊桓,醫緩之於晉景,皆莫能生之証。
今以死候類編脈法之後,例之無惑。
11.論養生導引,誠古人治未病之方。
今人惟待病而求藥,殊不知善攝生者,譬猶曲突徙薪,自無焚燎之患矣。
故選修真道藏之可法者,並附焉。
12.藥性最為要務,本草故為備悉。
茲亦附探節齋《集要》,並周王《救荒本草》,合為二卷。
其庶乎大觀捷目云。
13.運氣為天地陰陽造化之常變,而凡民病莫不因之。
醫家不知運氣,則亦眇而能視,不足與有明也。
至於馬宗素之流,多見其為穿鑿也。
今若此並刪之,而惟以《內經》運氣為主,詳釋圖說,集成全書,以備治療驗証稽考之易耳。
14.凡出奇治法並秘驗藥方,及平日聞見於四方之說,而可以為規鑒者,竊附卷後,不敢同例於前賢也。
15.婦人門悉纂《婦人良方》之要者。
胎產之病,尤為至要,備選《產寶》程氏等書奇效之方,而並附焉。
16.凡老人血氣既衰,投藥亦異。
王隱君之論一著,而後《養老奉親》等書嗣而集焉。
茲錄表端,固不敢略。
其所以平居食養,疾病方宜,無不具備。
然則,孝弟也者,其可不知此云? 17.小兒病機悉尊錢氏、陳氏。
至於痘疹驚疳,此又急証,諸名家辨論病源,經驗奇方,悉備采錄,以成全書。
俾學人無遺憾也。
18.凡服藥忌宜,製藥法例,並引經新久,人多以為不緊而忽之。
殊不知行遠升高必由卑且近者及之耳,故錄之無闕。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liveupdate.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