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藥證直訣原序】
原序醫之為藝誠難矣,而治小兒為尤難。
自六歲以下,黃帝不載其說,始有《顱囟經》,以占壽然小兒脈微難見,醫為持脈,又多驚啼,而不得其審,其難二也。
脈既難憑,必資外証。
而其骨氣未成,形聲未正,悲啼喜笑,變態不常,其難三也。
問而知之,醫之工也。
而小兒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其難四也。
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又所用多犀、珠、龍、麝,醫苟難辨,何以已疾?其難五也。
種種隱奧,其難固多。
余嘗致思於此,又目見庸醫妄施方藥而殺之者,十常四五,良可哀也﹗蓋小兒治法,散在諸書,又多出於近世臆說,汗漫難據,求其要妙,豈易得哉﹗太醫丞錢乙,字仲陽,汶上人。
其治小兒,該括古今,又多自得,著名於時。
其法簡易精審,如指諸掌。
先子治平中登第,調須城尉識之。
余五六歲時,病驚疳癖瘕,屢至危殆,皆仲陽拯之良愈。
是時仲陽年尚少,不肯輕傳其書。
余家所傳者,才十餘方耳﹗大觀初,余筮仕汝海,而仲陽老矣。
於親舊間,始得說証數十條。
後六年,又得雜方。
蓋晚年所得益妙。
比於京師,複見別本。
然旋著旋傳,皆雜亂。
初無紀律,互有得失,因得參校焉。
其先後則次之,重複則削之,訛謬則正之,俚語則易之。
上卷脈証治法,中卷記嘗所治病,下卷諸方,而書以全。
於是古今治小兒之法,不可以加矣。
余念博愛者,仁者之用心,幼幼者聖人之遺訓,此惠可不廣耶﹗將傳之好事者,使幼者免橫夭之苦,老者無哭子之悲,此余之志也。
因以明仲陽之術於無窮焉。
宣教郎大梁閻季忠序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liveupdate.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