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英國東印度公司】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0 22:07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史學●英國東印度公司</FONT>】</FONT></STRONG></P> <P><STRONG>英國商人於1600年合資成立、從事東印度地區商業及相關事務的特許公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總部設於倫敦。</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較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早成立2年,與葡萄牙、西班牙爭奪東亞商業、尤其是對華貿易的利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但相較缺乏資金和軍力,無法取得重要的香料等產品;</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本身貨物在東亞亦不受歡迎,只能跟隨荷蘭的腳步,而且受其排擠。</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如1613年遲於荷蘭數年才在日本平戶建立商館,因商館長柯克斯(RichardCocks)能力有限,受到中國甲必丹(CaptainChina)李旦等的欺誆,無法取得中國絲、茶等來源,又受到已在日本立足的葡、西、荷等勢力排斥,無法與之競爭,1623年留下一堆壞帳後關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數月後,荷蘭殺害安汶英國商館人員和日本僱員(即「安汶慘案」),與此前後東亞各地如暹羅(泰國)、大泥(Pattani,今泰國馬來半島)等商館亦紛紛撤離,公司經營重心遂轉移至印度和波斯,東南亞據點僅餘1603年最早建立的萬丹(Bantam,今印尼)商館。</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670年萬丹商館派員前來臺灣,與鄭經交涉,雙方簽署非正式協定20款,包括交通航運、人員貨物、交易方式和相關事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672年返航號(Return)、實驗號(Experiment)和中國船駱駝號(Camel)來臺貿易,與鄭經將上述各款換約為13項正式協議。</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公司對臺貿易仍念念不忘日本市場,希望以英國毛料換取臺灣鹿皮和砂糖,運往日本銷售,但最終以失敗收場。</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673年清朝發生三藩之亂,1674年鄭經率兵嚮應攻往大陸,一度在福建占有根據地,公司於1676年在廈門設立第一個中國據點,但因鄭軍最後敗退,打開中國市場的企圖無功而返,撤回臺灣;</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其臺灣據點也在清朝統治後撤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不過17世紀中葉是荷、英東印度公司消長的關鍵期,英國東印度公司逐漸超越荷蘭,並於19世紀再度來到中國和臺灣,帶來的衝擊遠超過17世紀。</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 </P><STRONG>引用:<A href="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481" target=_blank>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481</A></STRONG>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