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3-3-20 12:33:13

【史學●鋪石地面】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1 07:28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史學●鋪石地面</FONT>】</FONT></STRONG></P>&nbsp;
<P><STRONG>在台灣的考古遺址中,建築結構內或是結構的附近,有時候會發現人為刻意使用圓型卵石或是石板,密集鋪放在於一處,且可見有一平整面的存在,可能用意在於方便行走或是隔離泥土地,這種現象就是「鋪石地面」。</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由頁岩或是板岩所切割出的石板所拼成的地面,相對於卵石所鋪成的地面(陳仲玉1987;</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劉益昌2003:9)似乎更加容易辨識,在台灣,許多舊社遺址中都可以發現這種地面(慶昭蓉2005:66)。</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但有時候,平鋪的石板不一定單純為地面,有可能其實是某結構被後面的土層壓埋至看起來與地面同高,例如排灣族所謂的”司令台”(慶昭蓉2005:68-69),因此發掘到鋪石地面並不代表研究發掘的終點,常常必需是要繼續向下或翻開石板繼續發掘。</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除此之外,卵石所形成的地面有時會與過去的小河道所形成的圓石聚集在型態上接近而讓人迷惑,這時候,透過石頭的方向(軸線)與夾雜在石頭中的細小物品(例如:碎陶片),以及附近是否還有其他結構的遺存,可以綜合判斷出是否受到固定的水流影響,或是是否為一古河道的存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STRONG>引用:<A href="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8258" target=_blank>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8258</A></STRON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學●鋪石地面】